新聞資訊
/行業(yè)新聞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觀念的升級,凈水器和空氣凈化器這一類產品已經漸漸從大型建筑場所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家庭生活消費的次剛需之一。這類產品不同于傳統(tǒng)家電產品,它們主要依靠濾網、濾芯這些需頻繁更換的配件來維持凈化功能,而且對污染物的凈化效果無法肉眼可見,這就為很多不良商家牟利的重要缺口。
目前市面上的凈水器70%以RO反滲透技術為主,通常采用PP棉、前置活性炭、RO反滲透膜和后置活性炭組合的4-5級過濾方式。
各級濾芯的工作原理和過濾精度不同,消耗進度也會根據不同地區(qū)甚至不同小區(qū)的源水水質、用水數值而不同。而目前在售的凈水器產品大多數凈水器商家通過人工記錄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每只濾芯6至36個月不等的定期更換服務,或是通過在機器內放置定時器,來提醒濾芯到期。
人工上門記錄需要依靠強大的售后服務體系,和準確的數據傳輸,即使是傳統(tǒng)老牌家電品牌,都很難做到及時和準確。濾芯超期服役帶來的二次污染自然無需多言,而另外一些商家則利用消費者對水質的恐慌心理,頻繁提醒用戶更換濾芯。低價售出產品,高頻出售濾芯和人工上門服務賺取利潤,已經成為很多小凈水器廠商的慣用伎倆。
該類耗材市場的巨大利潤也使其成為不法分子的造假目標,致使市場出現(xiàn):假貨橫行下,品牌信譽嚴重受損;假貨難辨真?zhèn)?,搶占正品市場,消費者利益受損;直接導致消費者忠誠度降低,直接影響企業(yè)利益,擾亂市場格局。
物聯(lián)網技術的應用, 為產品的革新帶來了可能,解決產品防偽、經銷及售后問題,而具體到凈化效果的實現(xiàn)上,則需要深厚的專業(yè)經驗和龐大的行業(yè)數據。
據了解目前多家先行企業(yè)開始使用RFID進行商品防偽,但通用RFID產品遠無法滿足中國市場對防偽的需求:
UID驗偽克隆難度低,且需要連接產品數據庫,無法實現(xiàn)離線驗偽
單一密鑰加密數據一旦密鑰被竊取,損失嚴重且密鑰容易被復制
企業(yè)對市場的控制能力差
針對以上多個問題,怎么破?這不,下面才是小New今天所推送的重點—安全RFID標簽芯片!
▲通用的RFID標簽芯片與安全RFID標簽芯片的比較區(qū)別
安全芯片載體
安全RFID技術介紹
左邊是傳統(tǒng)的RFID標簽芯片結構圖,包括一個UID+安全口令+用戶數據,存在安全漏洞。
右邊是密碼安全的RFID標簽芯片結構圖,最大的不同,在于每個標簽有一個密鑰,這個密鑰,是由用戶,也就是品牌廠商寫入的,每個芯片的密鑰都不同,不可以讀出。通過認證算法,確定標簽身份的唯一性,保障標簽不可被復制。密碼安全算法,給RFID上了一把安全鎖,同時,這個安全鎖的鑰匙,是由廠商掌握的,廠商發(fā)行密鑰后的標簽,即使標簽芯片供應商也無法破解和復制。品牌廠商完全掌握溯源的主動性。
產品特征-防克隆(身份認證)
閱讀器對標簽進行基于密鑰的身份認證,實現(xiàn)防克隆
1、閱讀器對標簽單向身份認證(在線)
2、閱讀器與標簽雙向身份認證(離線)
3、認證過程不傳輸密鑰
案例一 凈水器實際應用情況
▲濾芯防偽應用模式
1、讀寫器安裝在凈水器主機上
2、電子標簽安裝在凈水器濾芯上
3、更換濾芯時,主機讀寫器對濾芯進行防偽驗證
(1)濾芯鑒別為真,凈水器正常工作并記錄濾芯工作時間,根據應用市場,及時提醒用戶更換濾芯
(2)濾芯鑒別為假,凈水器報警,提示用戶更換正品濾芯,保障用戶飲水安全及凈水器工作安全
作為普通消費者,可采用NFC手機,對濾芯進行在線驗偽,有效保障普通消費者權益。
方案應用模式
一品一芯,一芯一密,徹底杜絕假冒偽劣產品
1、利用基于算法的雙向認證機制,一芯一密,永不可讀出,保障RFID標簽無法被克隆
2、無需連接后臺數據庫,輕松實現(xiàn)離線防偽鑒別,完成濾芯驗偽
3、安全防偽方案的鑰匙掌握在用戶手中,即使方案供應商也無法克隆,降低用戶應用風險
案例二 打印機硒鼓管理實際應用情況
消費類產品作為生活中巨大的市場,其銷售中至關重要的防偽、經銷管理或售后等,采用RFID 應用到這些環(huán)節(jié),改善了產品安全性和質量的同時,還將節(jié)省成本,并有助于解決零售業(yè)的兩大難題:商品斷貨和損耗--因盜竊和供應鏈被攪亂而損失的產品。以下以打印機硒鼓管理為例:
1. 硒鼓上內置RFID標簽,由專門的發(fā)卡器寫入授權配套信息
2. 打印機特定部位上安裝RFID讀卡器,當更換硒鼓時,只能使用內置了RFID授權的標簽,否則打印機將不能正常工作。
3. RFID標簽具有唯一的UID和較大容量的用戶數據區(qū),有獨立的管理密鑰,可進行物品溯源和正確查找特定提供商等,產品發(fā)生故障時,也可快速尋求售后服務。
4. 可防止不同地區(qū)的供應商或經銷商之間互相串貨
5. 可保護并維護產品的良好的誠信品牌效應